一、协会概况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成立于2016年12月28日,由省内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和地市社会协会共同发起组建成立,是社会组织与政府脱钩后省民政厅批准、注册的省级、装备制造行业综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已推动成立济宁、淄博、威海、烟台、德州、泰安六个市级协会,设立枣庄、临沂、滨州三市办事处,拥有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矿山机电、锻压、液压五个直属分会以及滕州市机械行业协会、莱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邹城市矿用机电设备行业协会、梁山县专用汽车行业协会等团体会员。建有400余位省内外高校教授、科研院所专家、企业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协会现有各类骨干会员单位3000余家,遍布全省16地市130区县,涵盖工作母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交通运输机械、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海工装备、航空装备、新能源装备、特种设备、铸锻造、电工电气、仪器仪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细分行业,其中理事以上核心会员单位500余家,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企业管理协会、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的团体会员。2019年、2024年先后两届被山东省民政厅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2022年被山东省工信厅评定为“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机构”,2023年被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评为“四好”商会。
2018年12月28日经山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综合党委批准成立“中共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党支部”,先后被山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综合党委评“5星级党支部”和“党建工作示范点”和“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优秀支部”。
二、协会职能
我会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指导下,以服务会员、宣传政策、引领和指导全省装备制造行业及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为主要职责,具体职责范围包括:
(一)根据省经济发展战略,结合本行业情况,积极宣传、贯彻有关方针、政策,接受政府委托,协助省政府有关部门对装备制造行业实施行业管理;
(二)受政府委托,组织和实施行业调研,承担行业统计工作,建立“全省装备制造行业数据库”,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参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认证、成果或项目评价、企业资质认证以及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并组织贯彻实施,向政府部门提出行业发展规划、经济技术政策和经济立法等方面的建议,并参与有关活动;
(三)主动、及时向政府部门提出装备制造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反映会员企业意愿,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当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
(四)开展国内、国际市场调研,分析市场趋势,开发信息资源,建立以“市场需求和投资可行性”为核心的信息中心,为政府部门决策和会员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咨询服务;
(五)加快推进本行业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组织专题论坛、经验交流等活动,开展人才、技术、职业、企管、法规等培训,加速提高我省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及装备制造业的队伍素质;
(六)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规行约,协调行业之间和会员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七)组织业内企业开展各项与国内外有关经济组织和协会的活动,包括经济技术考察交流、举办各种展会、经贸洽谈会等,推动会员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的合作交流;
(八)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利用强大舆论推动和引导行业发展。省协会传媒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有关经济技术信息,指导行业和会员企业健康科学发展。编辑出版发行会刊、年鉴等出版物;
(九)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承担政府和会员企业委托办理的有关事项。
三、主要工作概述
过去几年我会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理事会领导和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为工作抓手,推进全省装备制造行业科技创新工作。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是2020年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山东省社会科技奖励登记备案名单(第一批)的通知》(鲁科字〔2020〕45号)登记备案,由行业协会颁发的首个、唯一、省级、经省科技厅审核认定的装备制造行业科技创新奖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以促进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宗旨,自2020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累计参评项目1459项,其中获奖532项,累计1300余家企事业单位、上万技术研发人员参与,获奖单位总营收超3万亿元,获奖项目新增产值超400亿元,出口贸易额超60亿元,新增税收超50亿元。奖项的设立充分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积极推动了全省装备制造业原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打造了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服用相结合的装备制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也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了新作为,为实现装备制造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拉动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做出了应尽贡献。
二是行业调研,建言献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会致力于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在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行业管理等方面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主动作为。先后参与编制《山东百年品牌发展报告》、《山东省工业及重点行业发展报告白皮书》;起草《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重点行业情况及发展建议》、《山东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等十余份行业发展报告;先后走访企业1200余家,收集大量企业发展的一线数据,结合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及时在“两会”上提出行业提案20余件,并认真参与省委省政府等组织的关于装备制造、社会工作等主题的调研活动,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有效发挥出了协会的行业支撑作用。
三是响应山东省“十链百群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推动“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
我会立足装备制造产业实际,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国内省内产业大环境,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品牌,赋能会员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先后主办、承办和参与了“山东省工程机械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推进会暨‘十链百群万企’工程机械融链固链供需对接大会”、“2024(第五届)鲁湘两省工程机械发展交流合作大会”、“2024济南国际工程机械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博览会”、“山东省中小企业服务月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推进大会”、“山东省中小数控机床产业集群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活动”、“全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暨德州市高端装备产业推介会”、“宁阳县产业交流合作座谈会”、“潍坊装备制造链主行研学游”、“威海装备制造链主企业研学游”等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展览、交流对接,通过产品配套、协同创新、产业协作、人才培育等形式,促进了省内外资源共享和企业间协同配套、特色产业集群和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融链补链共赢。
四是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夯实我省装备制造业合作新高地,打造“山东制造”出海新通道。
全国工商联、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省工商联等单位在我会调研时指出,社团组织要以贸易推销、招商引资、私募基金参股、境外并购等形式带领企业“走出去”,以参加高端大型展会、定向邀请等方式把省外以及外资企业“请进来”,为“山东制造”搭建新的交流合作通道。我会提升站位,开拓视野,坚持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之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方面,先后组织企业开展了“鲁皖对话”“鲁湘对话”“鲁冀对话”“鲁津对话”“鲁蒙对话”“鲁陕对话”“南北对话”等省际间装备制造企业交流对接活动,针对于智能制造、矿山机电、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链进行优势互补学习、交流发展合作,促成了我省110余家企业进入西安比亚迪、中联重科、金川集团、蒙泰煤业等省外龙头企业供应商目录,产生订单超1亿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方面,协会启动了“扬帆出海”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境外百展工程”系列活动,链接汉诺威工业展等国外优质展会资源;赴丹麦德国瑞典开展商务交流合作活动,吸引跨国公司“格兰富”集团加入协会,加强与北欧国家的合作交流;与泰国机械工业协会、韩国机床产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往来;服务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链博会”,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谷歌、阿里巴巴、YANDEX、国联股份等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携手,联合打造“山东制造”出海新通道。
五是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路径,为企业量身打造服务方案。
近年来,我会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动能转换、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等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协会的平台作用,整合各方资源,以科技成果查新、产品检测、高质量评价等工作,打造高水平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化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市场拓展、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等特色服务品牌,同时会同社会头部服务机构在走访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绿色能源供给、残保金协调、金融财税等解决方案,这些特色服务品牌为全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累计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服务项目400余项,征集起草、制定发布团体标准40余项,培育首台套技术装备50余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10余家,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全流程、高品质的品牌服务。
六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企业的人才支持。
在省人社厅指导下,连续3年开展了“技能兴鲁”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职业技能竞赛,设置了智能生产线运行与维护、自动化装备智转数改技术应用、数控机床机械装调维修、机械产品设计与仿真分析(制图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一系列赛项,引导有关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等与中小企业建立校企对接机制,积极推进生产、教学、研发、创业功能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储备和选拔了高技能人才。由省工信厅、省总工会主办,协会和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联合承办的“2023年度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创意大赛”,按赛道设置发明创造、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其他四大类别,申报200余个项目,近千名企业职工直接参与。通过“一奖两赛一研学”(科技创新奖、技能兴鲁竞赛、创新创意大赛、高层次人才研学游)活动的连续开展,累计为行业培育研发型人才8000余人,技能型人才1000余人,管理类人才200余人。
七是专家委员会为我省相关重要项目的论证、决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促进全省装备制造行业科技创新工作。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专家库累计吸纳省内外高校专家教授和企业高级以上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450余人,其专业理论知识覆盖装备制造全行业、全领域。专家委员会在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创新奖评选、行业调研、企业技术咨询、项目课题申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品牌提升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我省相关重要项目的论证、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了全省装备制造行业科技创新。
八是党建引领会建,优化和加强队伍建设。
在省民政厅社管局综合党委领导下,协会着力推进思想引领、方向引领、责任引领的党建工作机制,先后荣获“五星级党支部”、“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协会深入落实山东民政“1261”总体思路,打造“万企共进·鲁制领航”党建服务品牌,认真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党日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先后与功力集团、浪潮云洲、山东财金研究院、宝胜电缆、源根石化、华东锻压等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积极作为,承担了乡村振兴、助残、敬老、捐赠、植树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党建引领会建,夯实了协会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建+会建”提质增效。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531-88543089 88543389
官方邮箱:sdszbzz@163.com;官网:www.sdszbzz.com;公众号:sdszbzz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