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坡上千层绿,摇曳枝头一样红——烟台作为我国的苹果之乡,每年冬春之交,随着果农的剪刀开合,大量的陈年老枝、影响通风透光的密枝应声落地,这些被剥离的枝条,与生长季自然脱落的残枝、更新换代砍伐的老树堆积成山,不仅占用土地,还容易滋生蚊虫、暗藏火灾隐患;有些农户为图省事直接焚烧,浓烟裹挟着颗粒物升腾,影响周边居民健康。更令人惋惜的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枝条实则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烟台华伊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伊绿能”)的BioGTU装备应运而生,“点废成金术”横空出世!日前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工作人员走进华伊绿能,与公司董事长方基垒一行就有关项目和技术进行交流。
华伊绿能的厂区内,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喧嚣与沉闷,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景象。方基垒介绍,华伊绿能下设烟台华伊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华伊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华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华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共同构筑起生态农业、环境资源管理、能源与环保装备三大业务板块,这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公司的战略布局。方基垒指出,华伊绿能虽非传统机械巨头,却凭借独特的技术路线占据了绿色循环利用装备细分市场的一席之地。公司的农林生物质绿色转化技术装备(BioGTU)已入选“2024年烟台市绿色低碳节能技术装备推广目录”,被山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荣获省首台(套)技术装备荣誉,填补了国际上生物质高值化集成装备的技术空白,实现了将农林废弃物规模化、工业化地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突破。凭借这一领先技术,华伊绿能在国内市场率先开拓了“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赛道,技术装备及运营模式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最引人注目是公司技术负责人孙资源所介绍的其化腐朽为神奇的“点废成金”核心技术——农林生物质绿色转化装备,可将果树枝条、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废弃物高效转化为纯植物源生物有机肥、炭基功能材料、高品质土壤改良剂等绿色产品,实现了真正的低碳循环:废弃物中的有机质被固化封存,减少了直接焚烧带来的碳排放,产出的有机肥还田后又促进土壤固碳,可谓一举多得。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物联管理系统,将生产过程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对生物质原料收集、处理到产品出厂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在转化工厂里,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分拣和监测设备各司其职,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例如,针对果树枝条含水量高、体积蓬松的特点,公司开发了专用的农林剪枝收集转运车和农林剪枝切断机,实现了“破碎/切断-装载-转运”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了4倍,其核心技术装备的处理能力与减排效益也十分可观——每到果树修剪季节,这些智能装备穿梭于田间地头,将堆积成山的枝条就地粉碎/切段装车,运往工厂转化为燃料和肥料。凭借数字化赋能,华伊绿能的工厂运行更稳定高效,单位能耗和成本显著降低,真正实现了绿色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融合。
在山东烟台蓬莱区,当地政府与华伊绿能携手开展乡村环境治理。蓬莱区大辛店镇政府联合华伊绿能,调用专业的农林剪枝收集转运车,仅用两天就清理了四个村庄道路两侧数百吨的废弃枝条。机械化作业不仅速度快、成本低,还将清理出的枝条直接运往华伊工厂转化为燃料和肥料,村庄环境焕然一新,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更加亮丽。目前,华伊绿能已在省内外10多个城市建立起县域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并计划以“县县建工厂”的模式在全国县域布局新型农林生物质绿色转化项目;在国际市场,东南亚、非洲等农业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对绿色循环技术需求迫切,华伊绿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开展试点合作;华伊绿能在优化现有生物质转化装备性能、提高单位产能和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继续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探索撬装式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碳基功能材料等延伸领域,实现对农林废弃物“吃干榨尽” 的全产业链利用,目前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烟台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我们不仅做技术的开发者,更要做绿色革命的践行者。”方基垒的这句话,道出了华伊绿能“道法自然,生生不息”的初心,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形成闭环,绿色装备企业不仅能成为技术突破的引领者,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深度参与者。“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华伊绿能正以蓬勃生机推动着传统产业的新旧更替,用科技和创新点亮绿色未来,为建设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输出“华伊绿色方案”。
文:郭广礼
图:企业网站和相关资讯